在对信任有高需求的金融领域,区块链或许能够成为未来银行业中的主流底层技术。这种趋势在全球金融行业中开始显现出来,国内银行及时赶上这波浪潮,开始在融资、数字票据、跨境支付、房屋租赁等场景实现初步落地。国有六大行尤其在这方面起到先行示范作用。
结合对14家银行区块链案例的梳理,互链脉搏认为“区块链+银行”存在三大发展趋势:
1)业务向外拓展。
除了建行的跨行福费廷交易、江苏银行和无锡农商行间的跨行贴现业务交易等个别案例,目前大多数银行的区块链应用局限在银行内部、分行间。
不过,这种“画地为牢”的局面将很快打破,随着联盟链底层技术和生态系统的发展,未来会出现更多银行间的区块链业务,例如跨行转账、支付等。联盟链更适合组织机构间的交易和结算,运行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,更容易在现实场景中落地。
不仅仅是银行间,未来直接面向企业、终端客户的区块链应用也是前景可期。蚂蚁金服联手渣打银行,已经交出一份to C区块链应用的漂亮答卷,给予有志变革的银行极大驱动力。
2)往更核心业务发展。
对银行而言,存款、贷款业务是基石业务。从互链脉搏收集的银行区块链应用来看,虽然大多数应用与核心业务相关,本质上却不是核心业务。例如,中行(香港)与汇丰银行合作开发的抵押贷款估值系统,用于改善物业估价,银行本身并不能通过这项应用放款进而获得利润。
目前,农行的“e链贷”、微众银行发起的“金链盟”等少数项目不同程度涉及核心的贷款业务;但对整个银行业来讲,在排除相关技术障碍、落实监管合规问题后,未来将区块链应用在存贷款业务上,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。
3)沿着由上至下的轨迹。
“区块链 + 银行“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由上至下的金融革命。从入场时间看,“国家队”是最早的一批。央行旗下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早在2015年开始布局区块链技术。此外,中国银联、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首批加入2016年8月组建的银行间市场区块链技术研究组,着力于在银行间市场区块链技术、监管及法律框架的前瞻性研究以及与R3等国际区块链联盟的联系上。
此外,区块链的价值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正视和肯定。目前,全国已有十余个省、自治区和直辖市,相继出台了区块链产业扶持政策和指导意见,多个省份甚至将区块链列入本省“十三五”战略发展规划。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,各地区块链产业园纷纷拔地而起。银行业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创新和改革,势必迎来重要的政策机遇期。
然而,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接受《金融时报》采访时表示,“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体系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。区块链技术会给传统的金融业务带来巨大的影响,包括风险和挑战。对此,商业银行必须要理性地去看待它。”
本文系作者 互链脉搏 转载请注明出处、作者。